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580字。
  《祝福》教学设计
  授课人:黎昌明
  授课时: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例如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学时数
  三——四课时
  预习指导
    一、课前阅读单元重点,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有关知识。
    二、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  尘芥堆  淡然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四书》(见教材注释)
    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听录音,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