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7870字。高中语文第三册半期检测试题
  (总分150分  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垝垣(wēi)  纶巾(guān) 饯别(jiàn)      长歌当哭(dāng)
  B袍泽(zé)    桀骜(jié)   浸渍(jìn)      惟妙惟肖(xiào)
  C玉簟(tán)   踯蹰(zhèng) 菲薄(fēi)      自惭形秽(huì)
  D幽咽(yē )  按捺(nài)   惩创(chuāng)   夙兴夜寐(s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绯红      屠戮      陨身不恤     高风亮节     信誓旦旦
  B自栩      恬淡      冥顽不化     吹毛求疵     呕哑嘲哳
  C罪孽      豆蔻      名列前茅     怏怏不乐     踌躇满志
  D喋血      暮蔼      根深蒂固     怨天尤人     莫明其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泰山的庙宇、曲阜的孔庙,都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他们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气宇轩昂,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B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C重视环境保护,使七十二泉和“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重现原貌,潇洒泉城真是秀色可餐。
  D一外地游客在本市乘的士遭抢,载他的“的哥”坐山观虎斗。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位“的哥”告上法庭。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橄榄树》这首歌十几年前便风靡大陆,它的正式出处是一部著名的台湾电影《欢颜》的主题歌。
  B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演出呢?
  C春天来了,长江大桥边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最引人注目的是桃花、杏花和菊花。
  D美国代表团的一个官员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说:“我们不打算在今年的会议上再提反华议案。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中国进行改革,改善其人权状况,去年他们取得了一些我们所乐见的进展。”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产生兴趣。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              ;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一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 ②才有兴趣去喝它 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 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国风”在《诗经》中文学成就最高,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乐府”原指汉代设置的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C骈文起源于汉魏,兴盛于南北朝,延及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因其追求词藻华美,堆砌典故而流于形式的美,影响了内容的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渐衰落。 
  D干支最初多用于纪日,后常用于纪年。中国的农历就是用的干支纪年法,如公元2008年就是中国农历的戊子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注意到一些评论在概括《大长今》时用的一个概念:“韩国宫廷历史小说”。这种从题材出发的把握存在这样的缺陷: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无论是写革命,还是写烧饭,无论是写爱情,还是写背叛,都可以写出艺术魅力,也都可以写得很乏味。所以,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围绕“重大题材”来讨论文学艺术问题,还是今天又有评论家提出“应该多写底层人民”,在我看来,均没有触及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工具化、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也没有揭示中国的文学和影视市场那么容易被“西流”、“韩流”侵袭的原因。所以:如果我们写得“不怎么样”,无论转换“写什么”,还是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都是没有多少用的。
  所以我以为,《大长今》的魅力来自编导将“美丽”、“感人”、“启迪”融汇在一起的完整美——按照我的文学观,再好看和打动人的作品后面,一定要有启迪人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完整的好作品。因为“启迪”是对“好看”的穿越,那就是“不仅仅好看”、“不仅仅感人”,审美的张力和深度就出来了。而这要靠小说作者、乃至电视剧编导在作品整体立意上的“原创性努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