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740字。郴州市2008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科目: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学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8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姓    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郴州市2008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           文
  (命题: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  审题: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荤菜(hūn)   纨绔(kù)  更弦易辙(xián)     一脉相传(mò)
  B. 桅樯(qiáng)  诟病(hòu)  渴骥奔泉(jì)  霁月光风(jì)
  C. 剥离(bāo)  惨毒(cǎn)  琴瑟相调(tiáo)     死生契阔(qì)
  D. 思慕(mù)  滥觞(shāng) 睚眦之怨(zì)    千载(zǎi)难逢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张春贤总结了本次大会期间湖南团的各项工作情况,并就代表团返湘后如何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如何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作了具体布署。
  B. 连翻出现的“华南虎”事件,已确乎让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演化成了一只身份和行止均飘忽不定、暧昧难明的“华南虎”,
  C.去年底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缓解后,两大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成品油生产和进口力度,国内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D. 这是自3月8日长沙万科西街庭院临古曲路的一栋“精装美宅”开盘快售,被置疑为暗降房价以来,首度独家面对媒体作出的回应。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日本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       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B.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媒体予以关注无可置辩,但在事实真相尚未查明的情况下,一味将矛头对准中国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C. 世乒赛团体赛女团决赛的危机时刻张怡宁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一人贡献两分;老       将王楠也拼下一分,使中国女团最终成功实现世锦赛团体赛的八连冠。
  D. 近十年来,文学刊物江河日下,读者日渐疏离,有的刊物在硝烟弥漫的报刊市场竞争       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停刊。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务院近日再次发出有力支农政策信号,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用于       直接补贴给农民,采取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
  B. 南方13个省养殖业受灾面积将近1400多万亩,主要是水产养殖的温室大棚垮塌比较       严重,灾后重建的任务是比较艰巨的。
  C. 京剧的前身是地方戏,清末由“京剧鼻祖”程长庚带领“徽班入京”,以徽剧为“戏母”兼容昆、越、梆子等地方戏元素而形成,并成为“国粹”。
  D. 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美国的战略考虑是,扩大美国和北约在东欧国家的影响力,防止“俄罗斯帝国”不死灰复燃,同时确保这一地区“民主改革”。
  5.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过了桥,就是那幢新哥德式的大楼,从小船上望过去,              透过河畔婆娑之柳影,好像望见剑桥往日的岁月。我不由得惊呼而出:“这柳树怎么会长得这么大”   
  ①天高云淡,地阔草荣,②地阔草荣,天高云淡,③秀美的风景令人屏息。④风景秀美得令人屏息。⑤我的视线也随着舟行而开展,⑥随着舟行,也渐渐开展我的视线,
  A. ①③⑥    B. ⑤①③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二、 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