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前几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采用辨别译文正误的考查方式,从2002年起把文言翻译移入第2卷,要求考生直接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前一种类型为客观性题型,考查考生对原文理解得是否准确;后一种类型为主观性题型,不仅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查表述能力,难度更大些。同学们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能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
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在译文中对原句字字有着落,译文在原文中字字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同学们在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做翻译题时,要先认真阅读所给的文字材料,在精读原文原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及重点词语,这关键句子及重点词语就是命题人的“题眼”。怎样把握这些关键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呢?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哪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这个大语境,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如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翻译节选的《李将军列传》中“其李将军之谓也”与“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两句,如果脱离全文的大语境,不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倾向,就很难准确译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如果把第2句译为“死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全句的译文就不准确。
2.把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准确理解句意,除了把握全文这个大语境外,还要联系上下句这个小语境。
3.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偏正短语、互文、通假字、词类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是把握句义的有利条件,要充分加以利用。
4.对不好理解的复杂的句子,最好作句子成分的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
5.要能灵活地调动储存于大脑中的有效信息,回忆课文中的相似语句,通过比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对重要句子句意的准确把握,实质是对句中重点词语的把握,从高考题的设计来看,高考文言句子的翻译点仍设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所以复习中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归类记准。这是翻译文言句子的基础。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词只能有一义,所以翻译句子时就增加了选择义项这一步骤,选择合适的义项,是文言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
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斟酌词句明大意,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课堂讲练
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诩子缮一丽榻,以在卧内,人未有见也,故托病卧榻上,①致姻友省问而观之。其姻尤扬子者,新制一袜,亦欲示章;②其人故褰(qian)裳交足加膝而坐,问曰:“君何病?”张诩子睹尤杨子状若是,相视而笑曰:“吾病亦若病也。”
2、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冯道、和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①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曰:“九百。” ②和性褊急,顾吏诟责曰:“吾靴何用一千八百?乃敢私之!”言未毕,冯举右足曰:“此亦九百。”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房夫人性妒悍,玄龄惧之,不敢置一妾。①太宗命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定制,帝将有美女之赐。②夫人执意不回,帝遣斟卮酒以恐之,曰:“若然,是抗旨矣,当饮此鸩。”夫人一举而尽,略无留难。帝曰:“我见尚怕,何况于玄龄?”
4、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唐中书令王铎,位望崇显,率由(循规蹈矩)文雅,然非定乱才。出镇渚宫,为都统,以御黄巢。携姬妾赴镇,而妻妒忌。忽报夫人离京在道。铎谓从事曰:“①黄巢渐从南来,夫人又自北至,旦夕情味,何以安处?”幕僚谐曰:“不若降巢。”王大笑。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先主〔刘备〕以伊籍使吴。①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籍适入拜,权曰∶“②劳事无道之君乎?”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壬戌科,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贡举为谁。一士答曰:“是韩信。”人争辩其非。士笑曰:“若非韩信主考,如何乃取三秦?”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张丞相好草而不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之!”
8、把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杨衡初隐庐山,有盗其文而登第者。衡后亦登第,见其人,问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曰∶“犹可恕也!”
课外训练(答案附后)
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②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答:①
②
2在横线上填写诗句并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 !”乐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