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30个字。
  《木兰诗》课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目标)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能力目标)
  3、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分析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比喻收尾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中独有的叙事诗,句式整齐优美,人物形象鲜明,主题积极深刻,可读性极强。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它的民歌特色,培养阅读古代诗歌的兴趣。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查阅工具书,引导看注释,熟悉课文内容。
  3、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适当配合电化教学。
  教学准备
  1、 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文。
  2、 教师准备好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放录音)问:同学们,谁说女子不如男啊?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吗?其实,古今中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你们知道哪些呢?(穆桂英、刘胡兰、江姐、萨切尔夫人、木兰……)刚才有人说到木兰,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口头介绍木兰诗的故事,了解多少说多少,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乐府诗的有关资料。(利用“导学案”)
  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发言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并做集中归纳。
  2、同位之间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傍地走
  (三)、整体感知
  1、 诵读。
  A\听录音范读课文,给生字正音;
  B\再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C\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要求大家认真欣赏并适当做出朗读评价。
  2、 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A\自学:要求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自读、自译,疑难问题记下来。
  B\讨论:小组讨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依次提交给组长、老师。
  C\质疑:课堂解决小组疑难,学生各抒己见,确有问题,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提示并讲解。
  D\翻译句子: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要求学生翻译句子,借以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