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92张,内容详实生动,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并有教案。
  《与朱元思书》课件教案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吴均。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3、初步感受其自然美。
  二、 教学重点: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 教学难点: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一) 三分钟说话练习。
  (二) 导入新课:
  师: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 寥寥几笔,借黄昏安宁静谧景色,展现了山居的清幽环境与隐逸的情趣。清人沈德潜称赞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这首诗有画一样的意境美而且构思巧,想象奇特,语言清新易懂。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三) 初读课文:
  1、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2、 写作背景:《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描述自己旅途所见,写出了从富阳到桐庐的山光水色。
  3、 文体:骈文。特点:首先,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架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数字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骈体文”。
  4、 生字:
  韵    飘     荡    负 势     轩  邈
  泠    嘤     缥  碧      横   柯   窥  谷
  鸢   和 鸣    戾 天      息  心     经   纶
  5、朗读课文:听录音。
  6、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四) 学生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 指名学生串讲第一段: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任凭船儿向东或向西流去。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沿途)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许:表约数,相当于“多”,“左右”。绝,无,没有。
  (六) 串讲第二段: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鱼和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