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7820字。杭州学军中学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语 文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24分)
一)语基选择题(12分,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注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chǔu)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B. 一种阴郁的寂静拢罩着全船。远远的飓(qù)风在呼啸。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
C. 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它们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它们那些虬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黏(zhān)泥里。
D. 我必须清楚地向他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cì)是天空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挡,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
2. 填入句中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男孩没有罢手,他一边奋力挖掘着,一边抵挡着风的_________,因为风总是把沙土吹回到挖成的洞穴里。
② 在这封信中,她简短地向玛丽亚公爵小姐说,他们所有的误会都_________了。
③ 现在她观察了四周,她没有获得__________自己心灵的语言。
④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__________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A. 侵扰 消逝 诉说 渡过 B. 侵扰 消释 诉说 度过
C. 侵犯 消逝 述说 渡过 D. 侵扰 消释 述说 度过
3. 下列句子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伦不类了。
B. 他开枪把狗和客人们吓了一大跳后,就开玩笑地装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
C. 经过这样的周而复始的风吹雨打,果园几乎完全光秃了,地上落满了湿淋淋的树叶,露出一副逆来顺受的可怜巴巴的样子。
D. 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家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的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客户的还贷能力进行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数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科技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的专利意识正在不断提高。
C. 2007年底河南省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发现了距今8万至10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揭开了东亚现代人类进化之谜的面纱,这一发现被列入2007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D. 为捍卫新闻摄影作品的真实性,提高新闻摄影的公信力,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于3月18日公布了《关于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有关措施》,对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使用电脑或暗房技术对有效信息进行修改等新闻照片造假行为做出了处罚规定。
二)语言运用题(9分)
5. 请在横线处填上欧阳修写的内容,体现汉语的简洁性。(2分)
欧阳修和几个文人朋友看见路上一匹奔马踩死了一只狗。他们分别用一句话来写这件事,一人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欧阳修只用了六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参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方格内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3分)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贺你们荣偕伉俪”,也可以说“祝贺你们喜结连理。”
① 祝贺他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贺你蟾宫折桂”,也可以说“祝贺你□□□□”。
② 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爱莫能助”,也可以说“我真的□□□□”。
③ 请专家给自己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不吝赐教”,也可以说“恳请您对□□大加□□”。
7. 在你学过的《外国小说欣赏》十六篇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请在横线上写出篇名、作者及其国籍,并参考单元话题,简述你喜欢这篇作品的理由。(4分)
① 最喜欢的作品《 》作者:__________国籍:________(1分)
② 请参考单元话题,简述你喜欢这篇作品的理由。(80字左右)(3分)
三)背诵默写题(3分)
8. 在横线上填写有关名句。(3分)
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论语》)
② 真的猛士,敢于_______________,敢于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悲痛着和幸福者?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③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