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80字。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七年级上)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一、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独自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华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还有位置,为什么不让他上呢?”后面的敌人(向那人)追了过来。 (这时)王朗就想抛下带着的那个人.华歆说:“我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这样啊.既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因此,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世人就以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
二、重点品析
1.《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期行》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2.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甲生:元方小小年纪,却知“明礼诚信”的道理,面对无礼无信的大人,他果敢地表现出自己的义愤。他是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勇敢率真的小孩子。
乙生:元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3.《乘船》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
通过看二人的言行,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 尽管开始华歆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言,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的时候,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三、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不,通“否”,译为“不在”)
(2)词类活用 :歆辄难之(难,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为难”。)
(3)特殊句式 :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何为”是“为何”的倒装)
四、文学常识: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著名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世说新语》中有一些记载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表现了比较进步的道德观。
五、练习
1.给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 )___________
(3)王欲舍所携人( )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 )_________
(5)宁可以急相弃邪( )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 (2)幸尚宽,何为不可( )
(3)陈太丘与友期( ) (4)太丘舍去( )
(5)既已纳其自托( ) (6)宁可以急相弃邪( )
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参考答案
1.(1)fǒu;同“否” (2)zhé;当即 (3)xié;携带
(4)zhěng;救助 (5)yé;相当于“吗”
2.(1)搭船 (2)幸而,恰巧 (3)约定
(4)不再等候而离开 (5)请托,请求 (6)难道
3.(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4.(1)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
卖 油 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一、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