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20字。
初中古诗欣赏与实战训练指导(一)
1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①。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②。
不堪盈手赠③,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①遥夜:长夜。竟夕:终宵,即一夜
②怜:爱。滋:生。
③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代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年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713)应“道侔伊吕科”举,得高第,授左拾遗。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后受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著有《张曲江集》20卷。
【诗句理解】
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
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内容简析】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少有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诗的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训练点拨】:
实战训练:
1.颈联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这句诗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试作简要分析。
3.尾联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的?
精妙点拨:
“纲举目张”,古诗的理解与现文相通,诗意不解,不论回答什么问题都会束手无策。从题目入手,反复吟诵,抓住文眼(诗眼),仔细阅读,先疏通大意,再弄懂诗情也就不难了。《望月怀远》,题中“望”“怀”二字为诗眼,诗人借景抒情,“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因苦思而怨恨长夜。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通过明月,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①四顾,阿房一炬②,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③。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④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
①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杜牧《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②阿房一炬: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后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
③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
④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口,山东济南人。幼有义行,好读书,初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拜监察御史,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复出治旱救灾,到任四月即劳瘁而死。他的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