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部分,约6630字。
2008年春季期中考试九年级
语 文 试 题(开卷)
(拟题:韩宗秀 满分:120分,时限:150分钟)
第一部分: 书 写 (6分)
一、请将下边的句子写在书写格子内(3分)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案文字都要认真书写。)
二、在下面括号中填写恰当的汉字:(3分)
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竞”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字。
第二部分: 阅 读 (54分)
一、品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答题。(本题8小题,共17分)
【材料一】 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注释]铫:diào 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形状像比较高的壶。
【材料二】茶和酒是千岁老友,但两人性格绝然相反。一个是豪爽,狞猛,讲义气的汉子,一个是文静,宽厚,重情谊的书生。
茶为内功,无 A 之形,无 B 之态。一盏浅注,清流,清气馥郁。友情缓缓流动,谈兴徐徐舒张。渐入友朋知己间性灵的深相映照。
酒为豪狂式的宣泄,茶为含蓄蕴藉式的内向情感。
酒,饮前清香诱人,饮后浊气冲天,污及四邻空气。茶,饮前淡淡清气,渗透人体,弥漫于不易觉察的周围空间。
酒,越陈越醇。茶,越新越香。
——艾煊《茶性》
【材料三】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已。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陈继儒(明)《小窗幽记》
【材料四】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摘自茶文化网
1、阅读材料一,你从诗中读出了关于茶的哪些方面的内容?请你至少写出两条。(2分)
2、给材料二中的A、B两处各填表一个恰当的词语,使内容连贯,表达准确。(2分)
3、材料二写出了作者对酒与茶的态度,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分)
4、用现代汉语解说材料三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5、说说材料三中“臭味”一词在使用上有何特点?(2分)
6、材料四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它材料不同,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2分)
7、如果将前三则材料放入“茶文化网”的某个栏目里,请你给这个栏目取个名字。(1分)
8、材料一这首诗在形式上非常独特,请你对此作一点赏析,字数在30字左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