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50字。
  “过节”的作文讲评
  写作题目:
  2007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显得更具传统文化色彩。
  同学们在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时,一定有很多故事。请以“过节”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记叙文知识要点: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特点。 5、分类:(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2)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写作要领         
  A情感要真 ----就必须选择最能表现人间真情和人性美的材料,让情感的彩旗在你的文中高高飘扬.
  B细节要真----给人留下深刻映象---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当时的情节再现出来,从中捕捉生动的细节,然后有机地把它们组合在文章中,让每一个细节都起到应有的作用.
  C抒情议论要精---运用抒情要自然,不要装腔作势,无病呻鸣,运用议论切忌长篇大论,空喊口号要精确到题,点到为止.总之抒情和议论都要在叙事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宁缺毋滥,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审题:
  这个作文命题主要有哪些条件限制?
  答:从显性上看,至少有三点限制,即:
  对象限制——过节的是“同学们”,
  内容限制——过的是传统节日,
  文体限制——只能写记叙文。
  还有一点隐性的限制,即所叙述的故事要体现我国“传统文化色彩”。 
  本题作文有很强的限制性,无论是选择角度、选材,还是文体。
  二、选材:
  “元旦”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答: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命题提示语所列出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四个节日外,还有元宵、七夕、重阳、冬至等。
  可是,有些学生无视“传统节日”提示语的内容要求,或对“传统节日”比较无知,导致对节日的选择严重失误,比如选择了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等国际性的节日,或八一建军节等现代节日,造成了重大失分。
  另外,宜写全国性的传统节日,不宜写个别地方的特殊传统节日——比如正月廿九日福州人过的“拗九节”等。比如过中秋节,我省的浦城县女子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建宁县人在中秋夜以挂灯作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两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厦门人则大张声势地聚会博饼……
  五、学生范文:
  过节(一)
  倘若那半躲云间的上弦月仿佛是:“和羞走,倚门回首”的青涩小女,中秋皎亮无瑕的圆月便是妆成的少女,落落大方地晶莹透亮着。
  八月十五的秋,被这多情的月杂亮了,连每个人的脸上都像是泻尽了月华,温柔的洋溢着浅笑。
  我和姐姐早已抢旧了饭桌的上位,却被母亲嬉笑地赶去端菜。晚饭丰富,有服红的大蟹上桌。父亲笑道:“林语堂先生说:”“那时月正圆,蟹正肥,大概就是如此。”
  姐姐放下菜盘提议道:“既然是如此诗情画意的中秋之夜,不若大家便来吟诗赏月,玩味一把古人的情致。”
  大家都说好。
  我抢收先发言道:“古诗有,每上尘明月,天涯共此时;讲的大概便是这种团圆的气氛。虽然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这种此时天涯的喜悦却是可以共享的。”
  姐姐驳道:“不然。明月此时生是无疑了的,举头仰望,异地也可明月相照。然而若似东坡与亲人隔面无人相见,只得‘把酒问青天’自然是另一种况味。月圆之夜未必每人都有喜悦。”
  父亲此时已几怀酒下肚,半酣时刻,一听姐姐的注释,倾望来了兴致,筱道:不错。正如青莲之‘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是凄清寒冷无以为伴的月下独酌,可见月光清冷,留给人是更多思索,因而生出颓唐了。
  我不由得甘拜下风。
  此时母亲端菜来,凭桌坐下,佯嗔道:“你们不要一味反对,我倒自认为这月明之夜,承了那佳节,大家都自有团聚之意。古人世事多艰,零落漂泊,难聚之情只能寄托于诗。而如今的苍生,又何尝不是疲于奔命。古人有家难回,今人有家不回。恰逢上这中秋佳节,有了回家的理由,心里终于惦念着家人亲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赶忙点头:“这节日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一面是对节日的庆祝,一面是和亲人团聚美好的愿望。节日是一种文化的纪念和流传,正如今晚吟诗赏月,又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