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20个字。
人教版:九年级(下)期末测试
命题人:润心雨露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小题。(6分)
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班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乎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gèn) 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振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③[a]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b]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zhuó)识的一族。[c]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d]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e]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f]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g]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④罗马废墟,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响,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
(1)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据拼音写汉字,并将其依次用行楷书写在下面方格内。(2分)
(2)下面的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 ]句和[ ]句之间。(2分)
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
(3)文中加“”线的部分是对偶句,也叫对仗。根据其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2分)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人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2.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真谛。不会做人,何谈;不会学习,何谈;不会生活,何谈;不会生存,何谈。每个人都有一支笔,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书写,每个人脚下的路都需要自己铺垫。
A.忠孝国家B.与时俱进C.人生价值D.创造生活
3.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4分)
①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②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③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④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⑤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⑥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
(1)第②句画线部分搭配不当的词语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2)第③句画线部分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第⑤句画线部分补出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4)第⑥句位置不当,应放在第_____________句的后面。
4.古诗文积累(8分)
⑴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⑶请写出诗《关睢》中起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