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830字。2007—2008学年云霄立人学校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08-4-28)
命题人:林耀和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朋无一字(字:文字) 凭轩涕泗流(涕泗:眼泪和鼻涕,这里指眼泪)
B、还乡须断魂(断魂:形容非常悲伤) 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
C、脚著谢公屐(著:穿) 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D、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时不可兮骤得(骤:轻易,一下子)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多芬传》的作者是德国著名小说家罗曼•罗兰,他以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从形式上来说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格,就意义上来讲运用了对偶修辞格,属于修辞方法中的兼类现象。
C、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借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D、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貌似寄寓隐逸情怀,实际摹写平常生活。
3、下面这句话是我们理解中国古典诗歌内容和主旨的方法,解说正确的的一项是( )
说诗者,不以意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A、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可以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但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从而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诗人的本意。
B、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知人论世地理解诗作的主旨和体会诗人的本意。
C、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可以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但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知人论世地理解诗作的主旨和体会诗人的本意。
D、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诗人的本意。
4、下面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能饮一杯无 ②绿蚁新醅酒 ③晚来天欲雪 ④红泥小火炉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
二、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擢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