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60字。
  06 辛弃疾词两首
  [南宋]辛弃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②学习作者用典对比、类比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教学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到宋词的豪放派向来以“苏辛”并称,辛弃疾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苏词的豪放风格,“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词的豪放风格与其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
  二、知识预热
  1、正字音(见教材和《优化探究》第43页“双基集萃”)
  2、辨字形(见教材和《优化探究》第43页“双基集萃”)
  3、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
  辛弃疾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三、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指导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正音。
  提示:①把握韵脚,际髻、意、未、气、泪,韵脚均为入声,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