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30字。3.这思考的窑洞
  佛山市顺德龙江中学  田乃林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决生字词,握大意,理解主旨;
  (2)了解窑洞来源和特点。
  (3)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美读和感悟的能力;
  (2)训练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窑洞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文章写毛泽东居住窑洞的日子里产生出伟大的思想,体会这种艰苦奋斗而乐观的精神。
  解决方法:
  1、鉴赏美读。入
  2、课堂协作讨论。这一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其积极思考,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讨论,训练了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说说作者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曰报》副总编辑。作品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散文《晋词》、《夏感》、《觅渡 觅渡 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等入选中学、师范和大学课本。尤其是他的作品《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 蓝毛线》、《大无大有周恩来》及《觅渡》、《走近政治》等以“红色经典”著称的文集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说说经典这话儿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永不会忘记。 
  “红色经典”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人和事。或者再扩大一点,从广义上说,是指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曾起过进步作用的人和事。如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伟人、名人、重要事件、纪念地等事物,作为经典,值得人们反复记诵,永远纪念。比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这些伟人,又比如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
  三、认认这些字词
  萦绕          伫立          络绎不绝    运筹帷幄
  掂量          晤谈          礼贤下士    受益匪浅
  永葆          炕边          三顾茅庐    如获至宝
  逮捕          咋不          精兵简政    实事求是
  酿造          敦煌          成竹在胸       
  四、说说窑洞这事儿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建筑。在陕北,随处可见依山而建的窑洞,一孔孔、一排排,构成了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窑洞是在深厚的黄土断崖壁上挖掘而成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冬暧夏凉,建造方便,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窑洞主要分为三种:石窑、砖窑和土窑,大小不等,一般宽3—4米,深7—8米。
  在陕北,一户农家根据人口的多少,可挖三至五个窑洞,一般分有卧房、厨房、书房。窑洞前有宽敞的院落,用来晾晒农作物和节日活动时用。院落中放有碾子、石磨、纺车等生活用具。碾子和石磨是把粮食加工成面粉的农用工具,碾子用来轨米,磨用于磨面。同时,它们也是崇拜的信物,碾子被称为“青龙”,石磨被称为“白虎”。在陕北,无论婚丧嫁娶时都要在上面蒙上一块红布,以表示驱邪。纺车是人类最早“穿衣”必不可少的工具 。
  五、读读窑洞这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