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170字。于都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下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人、校稿人:高三备课组    2008.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衬衫    栅栏    芟除    潸然泪下  煽风点火
  B.甄别    装帧    箴言      再三斟酌   渐臻佳境
  C.对弈    肄业    翌日    通都大邑  雄关险隘
  D.整饬    喝斥    赤手    叱咤风云   炙手可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坐落    圆舞曲    老牛舐犊    夙兴夜寐
  B.真缔    舶来品    目不暇接    怙恶不悛
  C.誊写    肇事者    门可落雀    抵足而眠
  D.讴歌    拌脚石    佶屈聱牙    谈笑风生
  3、下列各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近五年来,嘉华制衣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只追求产品的短期市场占有率,而    了产品品牌的长期效应。
  ②伟大人物死了以后,必须谨防别有用心者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     ,一直抬到吓人的程度。
  ③我很受鼓舞,我有了更急切的期盼,因为那枯瘦的枝头,正     着复活的消息。
  ④一度高速行驶的消费贷款列车,近年明显放缓,这种     的变化自然会体现于      之中,家住南湖花园小区的王先生,想想高额的住房消费贷款支出,不得不暂时搁下对美好的憧憬。
  A.① 疏忽   ② 化妆   ③ 吐露   ④ 微观  宏观
  B.① 忽略   ② 化装   ③ 吐露   ④ 宏观  微观
  C.① 疏忽   ② 化装   ③ 透露   ④ 微观  宏观
  D.① 忽略   ② 化妆   ③ 透露   ④ 宏观  微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中,全体党员只有当面锣对面鼓,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敢讲问题,触及灵魂,才能有力地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效。
  B.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千万别累坏了身子骨啊。”
  C. 向以编纂工作严谨而著称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为编成此书三易其稿,历时十年,真可谓韦编三绝,功在千秋
  D.尽管对方是自己的老师,但他并没有退避三舍,而是坚决把自己不同看法提了出来,老师对他坚持真理的做法表示赞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恐慌的“禽流感”疫情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各国政府必须加强合作,才能寻求到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
  B.我们要为勇于创新的人创造宽松环境,提供有利条件,不要动不动就给他们戴紧箍咒。
  C.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在设计上大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D.作为一个厂长,你把工人们提出来的建议应该认真考虑一遍,怎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等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仔细观察,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但是,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具感染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
  几千年来,中国有着“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念。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工匠们仿照“生人”的模样精心塑造了唐朝的女性形象。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今人誉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态与众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征仍然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显然,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然而,这种“另类”和有悖于传统的丰肥之美的魅力,不仅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唐人的“另类”审美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