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字。
《窗》教学设计及教后记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小说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
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2、语言精练、含蓄。
教学时数:一课时
创意说明:
美与丑、善与恶、伟大与渺小,没有刻意地去对比,只是那么的一个故事,一切竟昭然若揭。人性真的是如此的不可捉摸吗?通过诵读,仔细揣摩体会人物的心路历程。组织同学开展讨论与交流,通过对比分析来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说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本文同样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形象。通读课文,了解这两个人物在文中的不同作用。
二、自主探究
1、 朗读课文,圈点字词。
2、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与其他小说的人物写作有何不同?
要点:本文运用了寓言式的构思,人物简单,两个病人既无肖像描写也无多少语言、动作,只用叙述来介绍他们,但这两个病人的形象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集体讨论交流
1、说说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窗外的美丽与现实中的光秃秃的强烈反差。
2、齐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明确:美丽、和谐,一幅充满生命活力的画卷。
3、结合“靠窗病人”的处境和他的描述,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人的?
明确:①他那“美丽的谎言”解除了他人的痛楚与苦闷,也间接地扼杀了自己的生命。
②他的心灵充满阳光,所以看到的就是明媚的世界。
总结:心地善良、襟怀磊落、道德高尚。
4、你如何评价“不靠窗的病人”?
明确:妒忌别人,心地肮脏,卑劣丑恶,将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剥夺他人生命的基础上。
5、文章最令人震撼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明确:最后一句。正是这一句才让我们感受到逝者的伟大,特别是对生者心灵的强烈叩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