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有教案,约2270个字。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及本文写作背景。
2、领会、掌握文章词、句、段的含义,读懂文章。
3、理解作者托物寄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4、能背诵、默写全文。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加深对封建社会的认识。
2、体会文中韩愈所表露出的在压抑中奋起的个性。
4、在现实社会中既重视老师、伯乐的作用,又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要努力学习真本领,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懂理解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加强人才观教育
教学难点:韩愈为什么会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
先请同学们看屏幕。
投影1:刘翔跨栏照片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取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1、是教练发现了刘翔是个练跨栏的人才,如果没有教练发现他,他也不可能成功。
学生2、如果没有教练对他加以正确的、科学的指导,他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
教师引导: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
二、分析课文内容。
汇报交流,走进文本(步骤)
1、请同学说出不懂的字、词、句;通畅每段大意。
2、逐字逐句分析,积累重点词句
生:奥运冠军刘翔,以前是学跳高的,是他现在的教练发现他跨越方面的天赋,所以收归旗下,精心培养,才有奥运会上那“惊人的一跨”。
师:说得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事业兴,所以时代呼唤千里马,时代也呼唤伯乐。清代龚自珍写了一首诗,也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谁能背出这首诗?
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打破万马齐喑的局面,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九州大地才会生气勃勃。同学们,你们看(指黑板)还有这么多千里马在马厩里受辱受困,我们何不来当一回伯乐呢?谁愿意来打破马圈,放出千里马?(一生上台擦掉马圈)
二、分析课文内容。
汇报交流,走进文本(步骤)
1、请同学说出不懂的字、词、句;通畅每段大意。
2、逐字逐句分析,积累重点词句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千里马比喻什么?伯乐比喻什么?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它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
3、课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