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60个字。
《新教材全程解读》第五单元十七课苏州园林
第五单元
单元目标导航
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说明顺序及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区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我国园林、桥梁建设与发展史,了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
3.训练说明文写作,运用常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学会抓住事物特征,合理使用科学、严密的语言。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未知世界的兴趣。
第十七课苏州园林
【梳理知识】
1.字音辨析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邱壑(hè)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g)
2.多音字辨析
假:(jiǎ)假如
(jià)六一儿童节学校放假了。
间:(jiān)时间
(jiàn)间断
参:(shēn)人参
(cēn)参差不齐,
(cān)参观
3.形似字辨析
峦山峦搂搂抱载载舟嶂重峦叠嶂
奕神采奕奕楼楼台裁裁夺障障碍物
恋恋恋不舍镂镂空栽栽赃瘴乌烟瘴气
4.词语辨析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自出心裁:出自内心的创造和裁断。
层峦叠嶂: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5.语法•修辞
比喻: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佳句背诵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资料链接】
1.文题品味:
题目直接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文章就是要围绕苏州园林的特征来进行说明介绍。
2.走进作者:
叶圣陶,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作者22岁之前一直在苏州生活。“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他对苏州园林的深厚的感情课余经常游玩,欣赏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尽管已入高龄(写这篇文章时75岁),长期居住北京,但对故乡园林却从未忘怀。
3.背景回放:
本文是叶圣陶这一本苏州园林摄影集写的序言,最初发表在1979年第4期的《百科知识》上,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
4.文体常识: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课文研读】
1.文章主旨探究:
本文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有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得以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并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了对苏州园林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敬仰。
2.篇章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部分为第三世界1、2、段总写。分别从苏州园林同各地园林比较可称“标本”和苏州园林总特点来说明。其中“务必”句是全文总纲;而四个“讲究”句又与后文从整体上介绍苏州园林的段落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