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30道题,约7060个字。
  二00七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审题:许嘉平老师命题:吴群超老师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当春风又绿万水千山的时候,我们胜利地完成了语文世界的又一次阶段性巡游。今天,面对这张试卷,我们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三大题,共30小题,总分值120分,总时量120分钟;本试卷分问卷和答卷两大部分,请你将做的有效答案写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上,并请注意保持答卷的整洁、美观;第一、二大题中,除特别标注外,每小题均为2分。
  请认真地审题,从容地书写,深情地倾吐心声。相信:成功一定把握在你的手中。
  一、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除特别标注外,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拼音。(3分)
  (1)星辰在线4月6日讯:长沙四大名校受重点大学青lài(    ) ,46人保送北大清华,其中雅礼中学以14人的纪录居各校之首。
  (2)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3)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4)其言兹若人之chóu()乎?
  (5)若夫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
  (6)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驯,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他的影响了。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D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结合语境,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里指飞奔的快马)
  C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里是祖国、国家的意思)
  D 澣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里指天色阴暗的样子)
  4、下列成语、出处和作者搭配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落石出――《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朝
  B.心旷神怡――《岳阳楼记》――范仲淹――宋朝
  C.把酒临风――《五柳先生传》――苏轼――宋朝
  D.峰回路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宋朝
  5、删去下面文段中多余的话,使话题统一,语言连贯,应删去的一句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①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②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③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特别讲究意境之美。④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
  6、今年是我国农历猪年,请你写出两条与猪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1)(2)
  7、下面是湖南岳阳楼的一副著名的对联,请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共4分)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吏耶?儒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 上联中“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是指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的“忧”和“乐”;“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一句化用了陈子昂的《》中的句子。
  (2)下联中“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是化用了陶渊明的《饮酒》中“此中有真意,。”的句子。
  8、根据课文原文,按要求填空:(共8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
  中的富有哲理的诗句;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3)表达将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才能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可以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宽广胸怀和兼济天下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9、以下选自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辞,请仿照这种形式,结合下面的阅读材料,试着给李春华也写一段不超过80字的颁奖辞。(共5分)
  [阳光少年黄舸]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他就像一小截被命
  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生命的倒计时,滴答、
  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2006年暑假,湖南师大2003级历史教育专业22岁的大学生李春华在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山田寺村的自家附近帮助父母干农活时,看到两个少年在水塘中呼救,他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10分钟过后,孩子得救了,他自己却沉入塘底。其实,他在救人过程中有两次生还的机会。救完第一个少年时,他已经手脚无力,此时他如果上岸,既保护了自己,又成就了义举。但他放弃了。当他救起第二个少年时,脚已抽筋,此时逃生还有最后的机会,但他却用身体的全部力量一脚将少年踢向岸边,这一次,他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