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00字。
  云南的歌会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林林 2008-04-08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云南的歌会》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其单元目标为引学生关注各地民俗。并通过这些民俗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藏的无穷乐趣,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本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以清丽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支南风土人情的激赏,三个场面在内容与写法上各不相同,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作为单元首篇,它对单元目标的完成有奠基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功能引导学生品味其文字品格以开启学生个性言说的欲望,以作者细腻的审美之心引领学生关注民俗,热爱民俗文化。从王荣生博士对教材选文作的四个分类来看,《云南的歌会》属于名家名篇,是四类中的“定篇”,但也同时具有“样本”的功能。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情我从以下两点来进行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领域与兴趣。 
  布置《云南的歌会》的预习作业时,我询问了以下几个问题对八年级的学生对民俗文化关注度了一些调查: 
  1、 你所知道的云南民俗有哪些? 
  2、 云南有哪些耳熟能详的民歌? 
  3、试简单描述你对云南的印象。 
  通过这项调查,我发现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对民俗所知甚少,对民歌也兴趣乏乏,更不用说这其中所蕴藏着的文化了。教材在内容题材上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似乎距离遥远,但如果拓展视野视角分析学生的认知世界,不难发现二者存在几个接壤之处。 
  1、十四、五岁正是如诗如歌的年龄,他们对歌有天然的喜爱,特别是时尚现代的流行音乐,而许多流行歌手在歌曲中加入民乐、民歌的元素,或是用现代的元素来改编民歌,他们关注演唱会及海选类节目,而这些节目中少不了PK的环节,这其实也是赛歌。不妨从这一共通点设计课文导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2、十四、五岁的孩子大多喜爱小动物,沈从文把戴胜鸟、云雀写得那样可爱活泼,怎能不令孩子们心生爱意?而那在山路上放声歌唱的赶马女孩正与他们同龄,同龄人有着类似的情趣,他们怎会不想也在那蓝天白云下,花草相伴,鸟儿应和的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歌唱?因此文章中的这一段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妨由此段入手品析文章的清词丽句。 
  (二)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 
  从日常习作可以发现八年级的学生还不能清晰地分辨几种表达方式,只能孤立地运用它们,习作显得较生硬,如何将几种表达自然交融还需模仿经典不断练习。《云南的歌会》正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名家典范之作,设计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这一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的机会,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设计指导思想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境去感受体验,操作,从而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法能激发直接兴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会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我想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程强烈的人文性更需要教师创设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云南的歌会》是经典美文,我认为应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美中体验美。 
  云南是个风光秀美的省份,华贵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民俗、广为传唱的民歌与经典影视《五朵金花》都为它增色不少,由于本校的多媒体设备较齐备,大部分学生家中也有电脑。我认为师生可以共同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与影视资料,创设情境,营造更为浓郁的文化氛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