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290个字。
  初三年级语文《醉翁亭记》教学案(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热身。
  1、反复诵读课文
  2、文学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
  环滁( ) 琅玡( ) 林壑( ) 辄醉( )弈()者胜穴暝( ) 伛偻( )
  酒冽( ) 山肴( )野蔌( ) 觥筹( ) 阴翳( )觥()筹交错
  4、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如:范读、齐读、速读等。
  二、课堂研讨,合作探究。
  (一)、根据注释,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休于树于:在。
  15.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
  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弈者胜弈:下棋。
  19.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树林阴翳翳:遮盖。
  22.鸣声上下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太守谓谁谓:是。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