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410字。重庆市2008高三语文冲刺(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路边缺进去一块空地,乌黑的沙砾(shuò)杂着棕(zōng)绿的草皮,一座棕黑的小洋房,泛了色的淡蓝漆的百页窗,悄悄的,在雨中,不知为什么有一种极显著的置身外国的感觉。
  B.一张信笺(jiān)摊在玻璃板上,白而又薄。黄昏的雨下得这样忧愁,那千万只柔柔的纤指抚弄着一束看不见的弦(xián)索,轻挑慢捻,触着的总是一片凄凉悲怆。
  C.“雪龙”号抛锚(miáo)的长城湾海面如镜,蓝天白云,点点水山,印衬着乔治王岛上的皑皑(ǎi)白雪与褐色山岩,宛如人间仙境。
  D.她抬头望,年老的灰色白色的鹦哥在架子上蹒跚(pán shān)来去,这次却没有叫喊;阳台上栏杆上阁着两盆红瘪的菊花,有个老妈子伛偻(yǔ lǎu)着在那里关玻璃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真正有史料记载的年终奖,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在《后汉书•外戚传》中有“岁末杂志”这么一篇文章,说霍光是年终奖的始作俑者。
  B.在冲刺阶段,备考复习应当全面系统,做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加强计划性,突出重点性和难点。
  C.现实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D.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餐,名不虚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什么时候,根本无须仰仗环保局长腰板的硬与不硬,而是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事,就能使当地民众推窗一览蓝天如洗、云淡风清的宜人胜景,那才是值得人们大书特书的政绩。
  B.他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批判,无论广度还是深度,均无法和五四先贤相比,他的唯一优势唯在于,喜欢用读书人所不愿用的市井语言,常常近于诅咒和辱骂,更便于在市井中流传。
  C.为有效遏止不少地方煤矿生产方式粗放,安全管理差,事故隐患多,一些企业“三违”现象突出,给矿工生命造成严重危害,云南决定制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D.能力决定落实。抓落实的过程实际上是检验能力素质高低的过程,工作落实到哪里,能力素质就体现到哪里。能力强,素质高,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就快,工作就容易打开局面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很不幸,我们遇到了三种情况同时出现的局面:非常干燥的地区、非常灼热的气温以及大风,”
  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23日说,“所有这些,把这场火灾转变成了‘完美风暴’。”
  B.纵观环京经济协作区,具有雄厚的科技信息优势、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C.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D.1998年中国作家出访宝岛台湾,在回答读者提问如何面对纷繁的时尚表演时,王安忆说:“我向往古典。”此话出口后,立刻获得满堂喝彩声。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