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5320字。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十六
  一、阅读下文,完成1——10题。(30分)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的。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卡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移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同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嗫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掘的涂画,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的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清雅的供品),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面,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尘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⑨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全文共九段,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用“”在下面的序号中表示。(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当“我”忙于应付岁末活动时,接到了30年前的老师的电话,要求补画一张贺年片,“我”立即陷入对学生活的回忆之中,接着交代自己已经满足老师的要求,最后写“我”由此 事引起的感悟和对青少年的嘱咐。
  B.先写“我”厌倦年前繁忙的应酬,为整篇作品定下基调,再记叙30年前的中学生活,表现师生感情的深厚,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C.在紧张的岁末生活中,“我”突然接到30年前的老师的电话,要求补画一张贺年片,“我”立即中断了手头的工作,给老师补画了贺年片。由此,“我”感悟老师生感情的珍贵。
  D. 先写现实中“我”的繁忙生活和厌倦心情,再具体描绘当年的中学生活,抒发了“我”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之情。
  3.根据第④段的思路,填入段末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2分)
  A.这便是老师,一点也含糊不得    B.这才是学者,一点心眼也没有。
  C.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D.这才是老师,半点机巧也没有。
  4.第④、⑤两段所表现的作者中学生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老师要求学生补画一张贺年片,并把它作为“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表现的是_______,学生把给老师补画贺年片当作“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表现的是_______,他们这样做说明了______________。(6分)
  6.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3分)
  A.一张贺年片    B.迟到的贺年片
  C.一幅贺岁清供   D.30年的重量
  结合语境揣摩7、8两题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7.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⑧段“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中的“卷一卷”能不能用“写一写”或“画一画”低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词语。(2分)
  造诣:________________  稚拙: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30分)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1.百亩之田,___________,数口之家,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2分0
  1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2分)
  13.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2分)
  14.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2分)
  15.在《季氏将伐臾》中,孔子提出的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不串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无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边一段古文,完成16—22题。(20分)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如何?”子产:“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国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