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50字。高考复习诗歌分类鉴赏咏物诗鉴赏教案  对上次上传资源做了修改,精简了内容,增加了教学目标,新课导入等。更适合高三教师使用。
  高考复习咏物诗的鉴赏教案
  河北省遵化市东旧寨中学  徐子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习掌握咏物诗的常见主题和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 :⑴学会鉴赏咏物诗
  ⑵能够体会咏物诗的主题,辨别咏物诗所使用的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⑴体会咏物诗的鉴赏方法
  ⑵总结咏物诗的常见主题、常用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总结咏物诗的常见主题、常用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自结归纳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提前印发鉴赏诗歌材料  多媒体投影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面对如此浩瀚的诗歌之海,有没有一条小船,可以载我们漫游诗海?有,那就是掌握鉴赏方法和规律。
  诗歌按题材可大致将其分为: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闺怨诗、哲理诗等。不同题材的诗,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会各有侧重,其艺术手法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下咏物诗。
  咏物诗主要描绘具体事物,突现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于此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体会咏物诗鉴赏方法:
  下面三首诗歌都是咏菊花的,诗人表达的感情一样吗?思考诗歌后面的练习,体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出示投影:诗歌及思考题)
  (一)菊 花  黄 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前两句中的“我花”和与之相对应的“百花”在此诗中喻指什么。
  2、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深刻寓意?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前两句中“我花”将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对立的“百花”则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三四句描绘了一幅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浓香直冲云天,浸透全城。其寓意是对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前景的展望。全诗表达了黄巢作为起义领袖对起义胜利的憧憬和必胜的壮志豪情。
  (二)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宋末太学士,宋亡后隐居吴下,画兰不画土,意谓土地已被外族人夺去了。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解析】菊花形象: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精神的赞美和遗世独立的情怀及对故国的忠贞与热爱。
  (三)菊花  元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