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120字。攀枝花市十二中强化训练第一次调适卷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着凉    着陆    着落    棋高一着    着手成春
  B.落榜  落枕  落色  落在家里  落叶归根
  C.骨朵  桎梏  痼疾  余勇可贾  呱呱坠地
  D.妥帖    字帖    砧板    发送请帖    玷污名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弦律  副食品  声张正义  不计前嫌
  B.表率   三步曲  省吃减用  一如既往
  C.福祉  两口子   立竿见影  指天画地
  D.噩梦  家俱城     顾名思义   声名雀起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说,写作写心,那还不易:不就是表现自己吗?其实这是    。
  ②师范毕业后,张老师来到这所山区中学工作,至今已在这里     二十多年了,一直兢兢业业。
  ③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    大量兵力,伺机大规模侵犯巴勒斯坦控制区。
  A.误解  就教  囤聚     B.误解  从教  屯聚
  C.曲解  从教  囤聚     D.曲解  就教  屯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第五届应氏杯决赛中,崔哲潮1:3不敌常昊,但今天领奖的他已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他说:“今天,因为我是亚军,所以在场的人都非常高兴,既然大家都开心,所以我也非常开心。”
  B.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诉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SARS。
  C.他焦急地等待着,铃声突然响起,他冲上去拿起了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男子的声音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D. 冷战之后,部分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距离为何难以逾越?这是当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引起关注的问题。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       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高考资源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