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170字。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二)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庇护    辟谣    裨益    奴颜婢膝   
  B.露骨    绿林    忙碌    戮力同心
  C.飙升    镖局    骠勇    分道扬镳   
  D.拮据    攻讦    诘问    佶屈聱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绿洲  屈膝  出奇制胜   集思广义    B.收讫  揭密  仗义执言  招摇撞骗
  C.胁从   抱负  巧装打扮   长年累月    D.脉搏  附和  要言不烦  李代桃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中庸以“过犹不及”为核心,做人___________追求适量、守度、得当,不偏不倚为宜,越位和缺位都不合适。
  (2)考古学家认为,根据化石的密度以及骨架结构___________,这条汝阳黄河巨龙活着的时候,体重应该在60吨左右。 
  (3)达赖集团___________制造事端,挑拨民族关系,目的就是要搞乱中国,干扰破坏北京奥运会,把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A.处事  猜测  刻意     B.处世  猜测  蓄意
  C.处事  推测  蓄意     D.处世  推测  刻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手拿一本书请杨振宁签名,后者欣然提笔应约。漫画大师和科学大师惺惺相惜的场面一度在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读者大会上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B.作为去年联赛冠军的这支足球队,今年联赛开赛的初段成绩差强人意,球迷反响强烈,俱乐部领导层经再二考虑,决定撤换教练。
  C.只要领导时时处处想落实、讲落实、抓落实,一般工作人员就会跟着学、照着做、比着干,上行下效,就一定能带出一支真抓实干的过硬队伍。
  D.该社用意良佳,可惜的是求实版新整理本错字连篇累牍,简直不堪卒读,像这样的现象在当今出版物中并不鲜见,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运会期间,北京将组织百万名以上的社会志愿者,围绕扶贫助困、维护秩序、倡导文明、美化环境等主题,在社区、乡镇等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B.人民币升值不仅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形势、央行巨额外汇储备价值和国内流动性状况,最终将影响全民财富的再分配。  
  C.目前各省小麦成交均价距离底价很近,继续下跌空f可很小,大多数主产区普通小麦价格保持稳定,仅江苏和河南部分地图略有下跌。
  D.自从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达赖集团一刻也没有放弃分裂破坏活动j妄图通过所谓的“西藏独立”为手段,恢复昔日的封建农奴制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华民族”族称考
  “中华民族”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民族学名称,但是,这个族体已存在数千年之久,其族称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大约在五千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十九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华”作为族称见之于《尚书•周书•武成》,意思是指先圣王的后代,即远古社会的贵族。这是初始的、狭义的内涵。而后来的“华”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意思是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广义的内涵。以后, “华”’作为族称从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即使迁徙到海外,也叫海外华人。如果拥有其他国籍。也叫外籍华裔。
  在“华”的族称形成之后,历史上一些给人们留下深刘印象的朝代名称,也曾经作为华人的别称流传,如秦人,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唐人,见于《明史•外国真腊传》;甚至于契丹在北方声名远播后:也成了华人的别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