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60个字。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
孝南区卧龙乡卧龙中学丁雯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的最后一篇游记,本文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本文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一、品味课文清新自然、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游览时欢愉的心情,熟读成诵,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三、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握比喻的运用。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三篇文言文的游记,能够独立阅读本文了;且也学习了一单元的现代文游记,能够按游记的特点来分析本文了。
教学设想:
因本文是本单元游记的最后一篇,至此可以总结本单元游记的题目的特点并与第一单元(游记)的题目相比较。本文描写了早春二月作者游览京郊满井的景色以及作者出游时喜悦的心情。本文教学可以采取让学生在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并解释课文、朗读课文;在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如(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等),主要也是让学生自主来学习分析课文。课堂教学力求“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有效地学习。同时由于这是自读课文,作为写景小品,它精短饶有趣味,宜让学生反复涵咏,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然后讨论仿写。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平台、《满井游记》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并解释课文、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分析课文)
教学过程:二课时
一、导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及作者介绍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25岁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