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字。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南京九中 徐志耀
教学目标:
1、把握演说的基本要素。
2、体会居里夫人巨大的人格魅力。
3、了解道德情操对于学识的作用。
教学重点:
演讲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
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演说辞,具有演说的基本要素——中心明确、针对性强。这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可以从此作为切入点,把握文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此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结合一些故事、事例进行讲解,学生也易于接受。
文章强调了居里夫人的巨大人格魅力,这一点学生较难理解。因为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没有强调其科学贡献,而是强调其人格魅力。可以结合演说的针对性来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的历史资料、学生学过的文章以及当前的学术现状来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延伸,把握文章要点,作知识的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说,和普通的讲话有什么区别?
《说文解字注》在解释“演”为“水土气通为演”,古人认为生命来自于水土之中的气息,两者相互贯通就有了生命,也就是说“演”代表了生命的本质。古人认为,所有生命的本质是一样,“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则其为物不二,其生物不测也”。那么放在演说中,无论演说的内容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说”字就是古代的“悦”字,演说要让听众听了以后产生共鸣,才能吸引别人。如何产生共鸣呢?就要有针对性。例如: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公刘的演说为什么能在德国听众心里引发共鸣,是因为他借用了这个城市中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并且针对了当时德国的现实状况。如果他的演说放到中国,估计人们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了。同样,毛主席在演讲时用了一个谚语——“秃子打伞——无法无天”,他还补充了一下,秃子就是没有头发,就是和尚。显得通俗幽默,而美国记者斯诺听了以后,就根本摸不着头脑,把他的话翻译成“一位打着雨伞,四处云游的高僧”。由此可见,针对性相当重要。
请大家看一下书上P252,齐读这一段。所以说中心是演说的灵魂,针对性就是演说的关键。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如何体现出针对性呢?请大家看课文。
二、整体把握,归纳重点:
请大家听读课文,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
归纳: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强调了居里夫人道德品质的作用。
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女性,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次获此殊荣的人,她的科学成就至今仍在造福人类,但是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强调她的道德品质呢?
齐读第1节。
提示:这次演讲针对哪些人?(科学家)
对于科学家来说,道德品质有什么作用?(在文中找答案)
对于科学家来说,道德品质往往决定了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大家记得《三颗枸杞豆》中的“三叔”,他很聪明,也有很多才能,但为什么一生一事无成?(缺乏坚持的力量)这就是一种道德品质。而在场的科学家肯定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对此更有体会。所以作者这样说更能引发共鸣。
那么,作者强调了什么道德品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