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20字。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五步制胜
文学作品阅读一直都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从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可以看到,出题范围已明显加大,能力要求显著增强,给考生在表述空间上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然而,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文学作品阅读题上的得分较低,成绩不够理想。甚至一些考生面对文学作品阅读题时,常常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最后只是随随便便地写上一个答案,其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做好文学作品阅读的复习备考?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文学作品阅读的主观题呢?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备考经验,提出“悟—析—找—括—述”五步走制胜策略,以便给同学们实质性的帮助。 第一步——整体感悟,全面理解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局部内容都是整体的局部,理解文章必须放眼全文,整体把握。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这其实是一种更高一层的思维要求。只有进行整体感悟,才能理清文章思路,全面理解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
例 (2007年北京卷第20题)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解析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到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并且需要考生对全文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站在全文的高度进行宏观把握,答案来自对原文的分析理解和沉淀。把握全文解答废题时必须注意两点:文中的“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和水相关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外在,人事皆发生在水边(原文第8段);二是内在,水有流动性,有性情品格(原文第9段)。和泪相关的含义亦有两层:一是从客观感受对象上来说,人事有哀乐;二是从爷爷的主观性情上来说,他有着“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哀之外的深重的爱”。水的外在与内在、泪的客观与主观,将其归纳概括便形成本题的四个要点:①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水)密切相关的;②鲜活、流动、有生命的;③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④浸润着深沉情感的。
第二步:析——分析题干,明确要求
题于是直接给答题指明方向的路标,分析好题干的指向,答题时就会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文学作品阅读主观题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的方法等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