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110字。九江市2008年第三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腼腆(tiǎn)    城垣(yuán)    龃龉(yǔ)     暴虎冯(píng)河
  B.毗(pí)邻     锃(zhèng)亮    散(sǎn)漫    舐(shì)犊情深
  C. 桎梏(kù)     忝(tiǎn)列    徜(cháng)徉    宁缺毋(wù)滥
  D. 恣睢(suī)    角(jué)色      蜿(wǎn)蜒     春风骀(dài)荡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气概  顷刻  孰不知  两全其美     B.毕竟  震憾  辛酸泪  雪中送碳
  C.恶梦  精彩  挖墙脚  一如既往     D.凌晨  告诫  度假村  飞黄腾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车走到南门外我们才      地告诉老人赵卫东的事情,但还是不敢挑明,怕老人一时接受不了。
  (2)他表示,这部戏并非“恶搞”,而是根据剧情需要而进行的一些喜剧处理方式,可能观众们       了这部剧要展现的真正主题。
  (3)没有掌声和鲜花的岁月自然是孤寂和痛苦的,但又      不是对浮躁和稚嫩的一种打磨。
  A.隐晦     曲解     何曾          B.隐晦     误解     何尝
  C.隐讳     曲解     何尝          D.隐讳     误解     何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视剧《闯关东》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是演员在表演中发挥了创造性,各行其是,出色地展示了老一辈山东人闯关东的血泪史。
  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C.钱和人是高校办学的两大关键,但近年来人才的匮乏和资金的捉襟见肘已让西部高校陷入发展的困境。
  D.尽管本届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学术界有一种浮躁、好虚荣之风,甘愿坐冷板凳的人不多。杨义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B.考试和应试教育不是等同的概念,它和素质教育也不是相对立的概念,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其它教育,都要考试。
  C.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都积极主动地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D.不料,因为火炉里的火没有熄灭,被炉前没有收拾干净的柴禾引燃,使房子着火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进入21世纪以来,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文化现象?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