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7000字。
鼓楼区2008年第二次语文模拟调研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含书写分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案纸上,不写在试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3)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4)春冬之时, , ,绝山献多生怪柏。(《三峡》)
(5)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7)思念之情,亘古不变;思乡思亲,千古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明月清辉夜,苏东坡把酒临风,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及对天下人的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悠悠霜雾里,范仲淹彻夜难眠,抒发了既思念家人又想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
(8)于丹说: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友情的句子。 , 。
2、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订正其中的错别字(6分)
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你尽可以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文学是一首清翆圆润的古曲,你尽可以闭目凝神,倾听鹰歌燕语,春水潺潺( );文学是一座chà 紫嫣红的百花园,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shuǎng 。
改为 改为
3、“我与对联”综合性学习 (11分)
(1)阅读下面新闻,给这则新闻拟一标题 (3分)
中国《太原日报》2008年2月20日消息 新年伊始,春节将至,为了让同学们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高语文素养,昨天在太原45中学举办了“楹联知识校园行”的专题讲座,使楹联这一古老文化走进校园。
本次活动邀请太原楹联协会主席魏华荣,理工大史教授、迎泽区文联韩主席等人出席。活动开始,楹联家协会的老师们现场挥毫泼墨,为广大师生撰写两幅对联“东风吹奏园丁曲,大地迎来桃李歌”“学海千秋勤汲取,心田万亩好耕耘”,意在赞颂辛勤耕耘的老师,勉励勤奋学习的学生,在新的一年里奋发有为,他们精湛的书法艺术赢得在场师生阵阵掌声。
本次讲座由是教授主讲,为在场师生介绍楹联的历史,楹联的特点,楹联的标准,尤其是对大家不易掌握的平仄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深入浅出,生动风趣,使同学们收益匪浅。楹联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史教授希望同学们能自觉学习,运用并创造它。
标题 : (不超过10个字)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分)
对联学习有“四步法。
第一步析句式。学习对联重点是分析出句句式(也叫上联句式)。比如“春风染绿亭前柳”,根据句意可以分出小节,类似音乐节拍:春风/染绿/亭前/柳;再比如“丝丝细雨敲春梦”,可分出小节:丝丝/细雨/敲/春梦。
第二步明词性。学对联要了解语法知识,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还以上面的出句为例,“春风、亭、柳、雨、春梦、是名词(注意“前”是方位名词,句中“绿”是表颜色的名词),“染、敲”是动词,“细”是形容词,数量词、叠词比较简单,“丝丝”是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