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90字。
《钓台的春昼》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及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目标重点]体会作者对钓台的春昼的选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目标难点]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字音
①易读错的字音
咫尺(zhǐ)溯江(sù) 拜谒(yè) 恻隐(cè)盛筵(yán)酩酊大醉(mǐng dǐng)
②易混多音字
溯 sù 溯源 谒 yè 拜谒 恻 cè 恻隐 柝 tuò 击柝
朔 shuò 朔风 羯 jié 羯鼓 测 cè 测量 坼 chè 坼裂
芜wú 芜杂 痒 yǎng 骚痒 瞰 kàn 鸟瞰
抚 fú 抚摸 烊 yàng 打烊 龛 kān 神龛
[词义辨析]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游息:游玩、休息。溯江:逆着江流。
拜谒:拜见、瞻仰。静息:没有声响。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很难。
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侵晨:天快亮的时候。哀咽:呜咽,悲伤凄厉。盛筵:盛大的宴会。
熟语积累
【恻隐之心】对受苦受难的人表示同情心。【浮名虚誉】虚的名誉。【高谈阔论】漫无边际的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酩酊大醉】形容大醉的样子。
【春服未成】本句由“莫春者,春有既成,冠者五六人……”化用而来,语出《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9月,随长兄郁华赴日留学。这期间,他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了创造社。后来,郁达夫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经新加坡,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和热情坦荡的风格。郁达夫的散文,带有比小说更直接、更鲜明的自叙的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苦闷心意,展现出同一幅幅感伤、忧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这篇文章是作者1932年8月在上海作的。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爱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富阳。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藉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