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30字。
走进古诗人
一、 【教学设想】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的复习掌握初中阶段学过(也有没学过的)的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思想。并尝试让学生和古代诗词作者进行心 灵的对话。
2. 尝试将写作放在课内和课外进行的方法和途径。
3. 将文学欣赏引入写作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美的熏陶,提升其人文素养。因为我始终认为,用文学色彩浓厚的语言来讲课,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会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一) 忧患意识的激荡
(二) 精神的皈依——山水田园
(三) “豪放”的胸襟
(四) “婉约”词风
(五) 文人学士的哲学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文学欣赏和语文复习课,其目的是尝试走进我国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从而更好的去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今天我和大家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
(一) 忧患意识的激荡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讲过《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家一定会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忧患”一词则来自这篇文章。当然,文章里讲的“是人也”指发于畎亩之中的舜,举于版筑之间的傅说,举于鱼盐之 中的胶鬲,举于士中的管夷吾,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里的百里奚。然而,在我看来,这个“是人也”也当然包括像孟子一样的古代皓首群经而汲汲于仕途且永远难于得志的一帮子文人学士。这些人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此人于庆历六年(1046年)诗人57岁被贬于邓县(河南邓县)时写成的《岳阳楼记》可谓脍炙人口,传诵万世。大家会背“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也是诗人当时刚被贬异地的所见与所感,那份凄切和无奈跃然纸上。还有大家熟知的《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此人于庆历六年(1046年)作者39岁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下了千人传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山水之乐。通篇的写景,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实乃情景交融。还有“……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等等文字均寄托了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