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4张,资源为写作活动课,按照“爱”“责任”“道德”等话题搜集汶川地震中的素材,教会学生提炼观点,寻找写文章的论据材料,切合学生实际,适合课堂教学。
《写作活动课:关注社会,积累素材》教学设计
佛山市顺德龙江中学 高二语文备课组 田乃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建立自己的素材库,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关注社会,搜集适合写作的素材;
3.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提炼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能动学习的能力;
2.训练学生善于观察的意识和发现有价值材料能力;
3.训练学生概括材料和综合运用素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社会存在的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2.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奉献;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根据话题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
2.能按照要求概括材料内容,提炼观点。
三、教学难点:
1.根据话题提炼观点和运用素材;
2.正确使用搜集的素材,围绕话题寻找正反素材的例子。
四、课前准备:
1.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
2.每位同学搜集汶川地震发生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
3.组长负责按照话题“爱”、“奉献”、“感恩”等来组合材料。
4.主持的同学汇总,提炼合适素材,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汇总报告。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师寄语: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如此,写作时觉得写作材料缺乏,或者是积累得不够,或者是有了却不会运用罢,这节课就通过搜集汶川地震中的感人事迹来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库。有些人,有些事,我们需要铭记;有种精神,有些品质,我们要弘扬。这才是我们写作的本意。
一、话题一:爱
爱是亘古恒新的话题。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悲痛,也将潜藏在人们心底的爱给激发出来。同学们请说一说,这次地震当中,与爱有关的感人事迹。
1.孝顺娃杨杰:风雨七日 翻遍遗体找爸爸
一个年仅17岁的孩子,失去母爱后,父亲也在这场灾难中失踪。为寻找他的父亲,7天来,他风雨无阻,每天往返60公里路程,翻看着每一具被搜救出的遗体,却仍没爸爸的下落。他说:“我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