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9道题,约7490个字。
  天津市河西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基础题)、第II卷(综合题)和第III卷(作文题)三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基础题共1大题共27分)
  一. (本大题共12小题,4、8、12小题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27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阅读《风筝》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1—4题。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叉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丫杈(chà)  蜈蚣(wú)  点缀(chuò) 模样(mó)
  B. 伶仃(líng)  憔悴(cuì)  诀别(jué)  惩罚(chěng)
  C. 荡漾(yàng)  嫌恶(è)  笑柄(bǐng) 惊惶(huāng)
  D. 虐杀(nüè)  瑟缩(sè)  可鄙(bǐ)  风筝(zheng)
  2. 下列句子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肃杀:天气寒冷,草木凋零)
  B. 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温和:宽厚)
  C.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恍然大悟:突然间一切都明白了。)
  D.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苦心孤诣:费尽心思地研究,以达到别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3. 对“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惊异”的是:北京竟在肃杀的严冬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悲哀”的是:再也看不到故乡的风筝了。
  B. 我“惊异”的是:北京的风筝比记忆中故乡的风筝漂亮多了;我“悲哀”的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
  C. 我“惊异”的是: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而北京竟在肃杀的严冬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悲哀”的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
  D. 我“惊异”的是:北京的风筝比记忆中故乡的风筝漂亮多了;我“悲哀”的是:再也看不到故乡的风筝了。
  4. 结合全文,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指的是“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B. “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春天”在这里有特定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故乡的春天,另一方面指的是北京的春天。
  C. 划线句子运用动作描写,勾画出了颇带几分专制色彩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我”的盛怒和蛮横,在这里作者含有自我谴责之意。
  D.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毫不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轻松。被虐杀者甘受虐杀,使虐杀者横行无忌。“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更深沉的悲哀。
  阅读《敬畏自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5—8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硕大无比昆鹏呐喊
  B. 相形见绌蓬蒿深邃
  C. 喜形于色狼籍咫尺
  D. 精巧决伦混淆赋予
  6. 结合上下文,下列选项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这个宇宙,,。
  ①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  ②到处都隐藏着生命
  ③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①③②D. ②①③
  7.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B. 那些“死”的物质,不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C. 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D. 宇宙间的一切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8.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
  B. 本文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C.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人类要敬畏自然,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
  D.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