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7430字。
2008年江阴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
供稿人:lyphm001
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kuí 梧 ②鞠躬尽cuì ③吹毛求cī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②举杯邀明月, 。(《月下独酌》)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注意:⑦⑧⑨三题任选两题。
⑦中秋明月映照着浅浅的海峡,遥望台湾,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平时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会灵活自如,朱熹《观书有感》有两句作证:“ , 。”
⑨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坎坷,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能会发现一个扭转局面的契机,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3.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的词(3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①荷: ②箕畚: ③反:
4.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十六岁时人生的花季,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5.下面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是(2分)( )
A.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改为主动句:家务和耕种占去了她的大半时间。
B.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改为肯定句: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应该批评。
C.沙漠是可以征服的。改为反问句:难道沙漠可以征服的吗?
D.由于带的钱不够,他只好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由于带的钱不够,他不得不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
6. 据《京华时报》1月8日报道 昨天,教育部发布消息称,今春开始将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
这篇文章激起了江阴暨阳社区升学群网友对“教科书是否可以循环使用”话题的讨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各有自己的理由。对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呢?(2分)
二.阅读分析(共40分)
(一)(2分)
7.对下列一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A. 首句写触觉,次句写视觉,后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绘出了雪之形,雪之声,雪之大。
B. “折竹声”于深夜时闻,衬托了冬夜的寂静,也暗示出诗人一夜无眠。这不只是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
C. 此诗还紧紧抓住了夜雪的特征,夜晚下雪,气温骤寒,因而衾枕不暖;由于雪的光洁,黑暗的夜晚也变得明亮;“劈啪”的折竹声暗示了纷纷扬扬的夜雪越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