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170字。农垦三亚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诺贝尔奖看上了幽门螺杆菌       黄建民
  2005年10月3日,诺贝尔奖评委会在瑞典宣布,授予澳大利亚人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用于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诺贝尔奖评委会说,这项1982年取得的成果,把胃溃疡从一种慢性病变成可以通过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治愈的疾病。而在以前,占主导地位的知识是: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是由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
  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统的“无酸无溃疡”的观念受到质疑。对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甚至胃癌的诊治理论被一种细菌所冲击,这细菌就是幽门螺杆菌。
  实际上,1874年就有人在上消化道溃疡病患者的胃黏膜中发现了细菌,但当时的发现未被承认。1893年和1896年,科学家分别在狗、猫、大鼠等哺乳动物的胃内见到了螺旋型微生物。1906年还首次证实人胃癌患者的溃疡表面坏死物和胃内容物中存在螺旋型微生物。后来又在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中发现了螺旋型微生物。然而人们仍认为,这些微生物并非生活在胃里,而是来自口腔的污染。此后,虽然有不少人多次在胃中发现了螺旋型微生物,可惜都未做深入的研究。
  1979年,澳大利亚的沃伦医生在患有胃炎和上消化道溃疡患者内窥镜活检标本上观察到曲型和S型的细菌,它们紧密地粘附在表面上皮细胞上,在胃小凹处亦存在。而在见到这些细胞的地方,总是存在炎症的迹象。沃伦的研究引起了马歇尔的兴趣,他加入了研究队伍。到1982年,沃伦与他的同事马歇尔已观察了100多例,并在95%的十二指肠病人和76%的胃溃疡病人的患处分离到了这种细菌。经过多次尝试,马歇尔从其中几个切片上成功地培养了一种当时尚未知晓的菌种——后来命名为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喜欢潜藏在胃部的幽门附近,它在体内呈螺旋形,在体外呈杆状,故这样命名。于是他们推论这种细菌可能是引起胃病的元凶。他们将这一研究结果最早以书信形式发表在英国著名杂志《柳叶刀》上,明确提出了细菌感染是胃溃疡和其他消化溃疡症的主因的论点。为了验证他们的细菌致病理论,马歇尔自己曾喝下了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一周后,他患上了严重胃病,实验室检查和活组织检查都证明,马歇尔已被这种细菌感染,并已出现了胃炎症状。这时,马歇尔的妻子告诉他:为自己的家人和儿女着想,要赶紧把胃病医治好。马歇尔在服用抗生素以后,很快就根除了这种细菌感染,恢复了健康;与此同时,他也进一步证明了细菌感染的理论,因为抗生素能够治疗胃病。
  可以预料,诺贝尔奖看上了幽门螺杆菌后,必将继续推动对幽门螺杆菌和体内其他微生物的深入探索,也必将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选自《自然与人》)
  1.本文讲述的核心问题是(       )
  A.幽门螺杆菌看上了诺贝尔奖。
  B.诺贝尔奖为什么看上了幽门螺杆菌。
  C.诺贝尔奖与幽门螺杆菌。
  D.诺贝尔奖推动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胃病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果,因此可以用抗生素治疗。
  B.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是由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不良导致的。
  C.早在1979年,澳大利亚的沃伦医生和马歇尔就提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和其他消化道溃疡症的主要原因的论点。
  D.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是一种慢性病。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许多疾病都与慢性炎症有关,这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发现,会促进人们对此领域的研究。
  B.运用抗生素医治久治不愈的胃病,可以使数以亿计的胃病患者受惠。
  C.在未来的日子里,制药公司将大量生产抑酸药品,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D.改变使用筷子在一个大碗里吃菜的用餐方式,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是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染的好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