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40字。
七.立意高远,画龙点睛——确立“主心骨”
阅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文章使人振聋发聩,读后或兴奋不已,或回味无穷;有的文章虽语言顺畅,但淡而无味,读后脑子里没留下半点痕迹。造成这两种迥然不同的阅读效果,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是“意”的差别。
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思想内容是灵魂,语言文字形式为内容服务。思想内容闪光,再佐以准确、优美的文字,文章就能征服读者,给读者以启迪,以感染。
初学写作的青年学生须懂得:要写出有质量的好文章,须花大气力确立文章的“主心骨”,力求在“意”上取胜。
文心絮语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这样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话很简短,但极其深刻地阐述了“意”在诗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的“意”,就是通常说的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或宗旨。作者写文章总有一定的意图,无论是反映生活现象,说明纷繁的事物,还是议论种种问题,总想告诉人们什么,总有个目的意图,目的意图明确,文章就有了“主心骨”,就能站立起来。
“意”确立得如何,对文章全局起很大作用。“意”犹帅也,“意”是一篇文章中的统帅。一支军队没有统帅,士兵再多,也不过是松散杂乱的乌合之众,缺乏战斗力。写文章道理相似。缺少主旨的文章,即使材料丰富,也会杂乱无章,甚至不知所云。
“意”统摄材料,决定材料的取舍。生活中、书本知识中可入文章的材料极多,选用什么,舍弃什么,哪些多选,哪些少选,哪些不选,唯一的依据就是文章的“意”。文章的主旨需要明p些材料来表达,就选取哪些材料。选人文章的材料一经“意”来统帅,就变得有生命力,形成完整、有机的统一体。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材料十分丰富。单是百草园的景物就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就有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就有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就有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三味书屋涉及的材料有匾、画、孔子牌位,有拜师情景;学生读先生指定的书,不准提书外的问题;打戒尺、罚跪、瞪眼;先生入神朗读,学生人声鼎沸;在指甲上做戏,描绘小说绣像,溜到书屋后面的小园里玩耍,等等。这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散,有的几乎互不相干,但作者用“意”来统摄,材料就组合成有机的整体。文章的主旨在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表示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正是由于确立了这样的“意”,百草园所有的景物被统率起来了,百草园景物有声有色有趣,是儿童的乐园;三味书屋的种种材料也被统率起来,充分反映了私塾学习生活的单调枯燥。两相对照,喜爱什么,不满什么,十分清楚。
“意”决定文章的结构。文章是一个整体,由许多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在文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又怎样组合在一起,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定的规律。这些原则与规律都离不开“意”的主宰。作者要表达怎样的写作意图,就按照怎样的意图搭文章的框架,安排详略疏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