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70字。
项羽之死
一、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脑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电脑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