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藤野先生
教学目的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教 三课时
2我的母亲
教材分析
《我的母親》是一篇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即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有些处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它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本文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的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自己熟悉的书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
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学目标
3、我的第一本书
一、导入
1、体裁:典型的回忆性的记叙文。
2、作者:牛汉,诗人
二、检查字词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来回翻动身体。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详细复述)
(1)指导复述,见书P170页框题
(2)准备
(3)指导复述
2、问题研讨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四、重点理解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上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
4、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脉络结构
一、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批判现实主义)
两部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还有:《复活》《忏悔录》
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读音
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锃亮 髭 髯 鬈
5、再塑生命
一、 介绍海伦·凯勒(让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二、根据自然空行概括三部分的内容要点
1、沙莉文老师(用玩具、水)开启了海伦凯勒指挥和情感大门
2、 沙莉文老师引导海伦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
3、 沙莉文老师艺术地解释了爱,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
三、讨论: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四、归纳:
沙莉文老师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序删诱,并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海伦凯勒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
本文叙述了沙莉文老师的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6、雪
一、检查字词
博识:学识丰富。
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
消释:消散。
褪尽:全脱落了。
凛冽:刺骨的寒冷。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二、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分段读
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
(思考练习一)
1、默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
2、讨论:
(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2)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雪的赞颂表达出来的,向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尚的美应该向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7、雷电颂
郭沫若
一、教学目的:
1 . 学习本文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的主题。
2 . 领会作者抓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 重点:内心独白《雷电颂》的含义。
2 . 难点: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课前看注释①,通读全剧,理清戏剧的情节结构。
1 . 屈原对风、雨、电这些自然力抒发了什么感情?
2 . 屈原对东皇太一等众神抒发出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 与上一层次有什么联系? 作者火一般的激情是借助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有什么作用?
词语补释:
播弄: 摆布;挑拨。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稽:

8、短文两篇
一、读导语,默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yáng旸 hào皓 jìn浸 cuō撮
三、朗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四、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日》《月》散文诗,写于四十年代初期,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明和热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五、 内容研讨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得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得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3、课文中写道“声明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9、海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2、目标3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教具:
课前预习指导:
  1.完成 课后练习一
  2.阅读课文两次以上,理解课文大意
  3.自查字词典,疏通字词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场室允许可放录像),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三、划分层次结构:
10、组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
2、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通过仿写锻炼学生的自由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纪伯伦,K.J.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
11、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的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呢?
二、学习字词
12、旅鼠之谜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
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增长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字词
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徘徊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14、大雁归来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半蹼鹬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事情不利而有所疑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要求:本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但侧重点不再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应该着手把握作者的情怀
(1)拟对大雁有哪些了解?
(2)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市区的东西?
(4)本文表达的主旨?
四、重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二)
结合下列巨资说说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他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15、喂——出来

第一课时
一、简介科幻小说
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其三要素。
  作者 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擅长写微型小说
二、检查字词
哂笑:讥笑
拍板:指主事人做出决定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牟取:谋取
胸有成竹:花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16、云南的歌会
一、介绍作者
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出处:《沈从文散文选》
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蹲踞:蹲着、坐着
酬和:用诗词应和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淳朴:诚实、朴素
龙吟凤哕:龙凤鸣叫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二)精读讨论
1、概述三个场面的各自的内容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17、端午的鸭蛋
一、解题
选自《汪曾祺全集》
作者: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 作家
二、检查字词
腌 城隍庙 囊萤映雪 苋 门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
2、朗读
3、分析结构
第一段 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浓墨重彩的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下文“鸭蛋”的出现预设一个合理的背景
第二、三段 说鸭蛋,写家乡的鸭蛋的名声、特色。
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第四段 正是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
着重写了“鸭蛋络子”
18、吆喝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囿 招徕 随机应变 油嘴滑舌 合辙押韵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把握文章的结构,然后提问
1、第一、二、三段 引子
2、第4段 总领全文:北京的吆喝
3、5到9段:从早到晚的各种吆喝
4、10段:一年四季的各种吆喝
5、11段到14段介绍吆喝的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二)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1、介绍了北京的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北京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2、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总体上是充满怀念之情,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三、写法特点的分析
1、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见《教学参考》)
2、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
找出这些语句,看他们城转了哪些内容?
19、春酒
一、介绍作者
二、检查字词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挑剔 炮制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默读
2、朗读
3、文章写了哪些事?
儿时在故乡过年,吃春酒 吃会酒几件事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沉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地怀念
四、欣赏课文细节描写,品味精彩的语言
20、俗世奇人
一、解题 介绍作者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近年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上。
二、学习生字
蔫 怵 抠 撂 发怔 吃荤
三、朗读课文
1、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张”鸽子“奇”在什么地方?给你刘侠什么印象?
2、说一说:
刷子李“奇”在:行事奇 作派奇
泥人张“奇”在:沉稳 干练 捏泥人的水平高
3、“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是怎样的态度?
   手艺人必须有手艺
   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4、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问题讨论:
四、品位语言(课后练习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