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30字。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教学设计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杨红梅(邮编:257200 邮箱:yangmingyao1996@126.com)
  一、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
  2、 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 学习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
  (目标设计理念:现代散文阅读要领,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作者在按一个什么思路写了那些事情,或按新闻传播学专业术语中的五个“W”即what、when、where 、who、why,遵循着作者的足迹,去理解文章。这是第一步,也是较关键的一步。其次,要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或抒发的感情。作者写文章是想要表达某个观点、抒发某种感情的,所以,能较好的完成这一步,这篇文章的观点也就掌握了。)
  二、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
  三、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提问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抓住“把栏杆拍遍,竟无人会,登
  临意”一句进行重点赏析。这一步有学生独立完成,因为此诗已经学过,这容易让学生重新回忆起那个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的郁闷之气的辛弃疾,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2、 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其总领全文的作用。
  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辛弃疾下了一个定义:“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
  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而且交代了作者要探究的问题:“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可以说是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这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3、学生读第二段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最后明确:写了一个二十几岁的血气方刚的英雄少年形象。他拉义军、斩贼头、擒叛将,是那么的干练利落,足见其作为一个武人的潜质,一个政人的资本。可是事情是怎样发展的呢?
  4、学生反复诵读第三段,特别强调“立即”与“只能”两个词语,从中可见南宋小朝廷苟安一隅的迫不及待及辛弃疾失去钢刀利剑,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箋的无奈与痛苦。
  那么朝廷为什么不喜欢这一位爱国将领呢?
  5、学生读第八段,从而明确其中的原因: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他是个工作狂,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北伐收复失地,从而成了“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的南宋小朝廷的异己分子,从而造成了他悲剧的一生。
  在这样的遭遇下,他的诗词会是怎样的呢?
  6、学生读第4—6段领会特点之一------用刀和剑刻成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