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小题,约6850字。
  2008 年乌兰察布市初中升学考试
  语    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本试题根据图片版录入。录入者:河池市大安中学苏州红20080716)
  第I 卷(共18 分)
  一、选择题(本题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8 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鄙夷(bǐ)  提防(tí)    恣睢(zì suī)       造诣(yì)
  B.分泌(bì)    诘责(jié)   哽咽(gěng  yè )    荒谬(miù)
  C.伤痕(hén)   惬意(xiá)   蹒跚(pán  shān )   虬枝(qiú)
  D.侥幸(jiǎo)  呵护(hē)    褴褛(lán  lǚ )     驿站(yì)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李东真是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 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4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      ) ,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 、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 、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 、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 、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5 、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① 韩愈    ② 白居易  ③ 王安石   ④ 陶渊明  ⑤ 《 春望》 ⑥ 《 岳阳楼记》 
  ⑦ 《 记承天寺夜游》 ⑧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② ③ ⑤ ⑥            B、① ② ⑤ ⑧ 
  C.① ④ ⑥ ⑦            D、③ ④ ⑦ ⑧ 
  6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 秋词》 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 秋思》 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 秋词》 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秋思》 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2008 年乌兰察布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
  第Ⅱ卷(共102 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题5 小题,每空1 分,共6 分)
  7.①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 醉花阴》 )
  ② 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 观书有感》 )
  ③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龟虽寿》 )
  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诗经• 秦风》 )
  ⑤ 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个鲜活生命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不正是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 中                    ,                 的献身精神吗?
  三、理解和运用(本题4 小题,共13 分)
  8.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填空。
  A  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1分);文段中A 处人物的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