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730字。 高中联想和想像能力训练系列稿
北京考试报高招版特聘专家陈中复撰稿
训练六反弹琵琶相反相成
-----对比联想法写作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1.通过本章训练使学生把握对比联想法的特点要求和写作形式
2.领会对比联想法的作用并能在习作中恰当运用对比联想法
二训练指导
一.对比联想法的特点和要求
对比联想的思维形式是比较思维。所谓比较思维,就是将同类事物或同一级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与不同点引申出来,加以对照区别,从而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的思维形式。它既包括相同事物的对照比较,也包括对立相反事物之间的对照比较。
对比联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技法。它亦称相反联想,是指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所形成的联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白天想到黑夜,从水想要火,从高想到矮,从大想到小,从真善美想到假恶丑等。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就是对比联想的客观基础。从思维学角度讲,对比联想是一种逆向思维。“它可以理解为从已有成果出发,按照和已有成果相反的思考方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技巧。人们在见到某种事物后,不是从它的相关,相似点去思考,而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联想,去寻求比较对象,从而拓宽想像的领域和思维的空间,使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只有不断使自己的思维从已存在的一点出发,或从已知事物的相似点,相近点或相反点出发,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新的看法,世界因此才不断前进。”与常规的正向思维相反,倘若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那么一个聪明的点子就会轻松出台,有人把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所做“颠倒的聪明”。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比联想俯拾皆是:卖冰棍的老妪用棉被来防止冰棍融化,司机们用反光镜来观察车后的情形,理发师们发明“冷烫”来美发,吸尘器的发明正是对扫帚作用的对比联想的结果。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针对当时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电流能够产生磁”的认识,运用对比联想,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实现了“磁转变成电”,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我国古代盛传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一个小朋友掉落入大水缸时,小司马光不像别的小朋友们那样思考:赶快跑去叫人来救-----让人离开水,而是进行相反逆向思考-----让水离开人:于是他搬起大石头,砸破大水缸。这是运用对比联想救人的范例,现在许多案件的侦破和审理都离不开对比联想。
一般说来,反向思维的发明活动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是,从已有事物的相互功能去设想新的技术,发明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其二是,从已有事物的相反结构形式去设想新的技术发明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三是,通过倒转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创造性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再举个运用对比联想的典型实例。1938年匈牙利人发明了圆珠笔,很好用,但用时间长了有漏油的缺点。为了解决圆珠笔漏油问题,人们都沿着常规思路去考虑,即从分析圆珠笔漏油的原因入手来考虑解决的办法。原因很简单,笔珠由于书写时间长了就会磨损,油墨就随之渗漏。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增加笔珠的耐磨性,许多国家的圆珠笔商都投入许多力量研究笔珠的耐磨性。甚至试用了宝石和不锈钢做笔珠,但同样出现了问题,和笔珠接触的部分被磨损,仍会出现漏油。195O年日本的发明家中田藤二郎打破了常规思路,用逆向思维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他想既然圆珠笔在写到2O000多字时出现漏油,那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