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90字。
08熟语备考——媒体最易误用的词语辨析
最易误解的词语1:“望其项背”追得上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与成语有关的题目难倒了不少学生。题目是这样的:“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时一头雾水,考完之后查了词典才明白自己判断错了。
“望其项背”出自清代汪琬的《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意思是说,其言论很精彩,后代文人不能超越。但是,单是“望其项背”就能表示出别人无法超越吗?
从“望其项背”这个词本身来看,“项”是“颈项”,而“背”,就是“脊背”的意思。既然能够看得到对方的颈项和脊背,那么就肯定离得不是很远。比如摩托车拉力赛上,后边的运动员如果能看到对方,那么距离就很近;相反,如果连前边的人都看不到,那就相距很远了。所以,“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说还可以看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上述高考语文卷子上那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成都五牛队实力很强,别的甲B球队无法相比”,但用上了“望其项背”后,表达的意思却成了“别的甲B球队可以赶得上”了,这当然跟句子原来的意思相悖。
需要注意的是,“望其项背”这个词一般多用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非……所能望其项背”。如果使用者不小心的话,很容易把这个词用反的。例如: “尤文图斯夺冠几乎已经成为传统了。像AC米兰、国际米兰及罗马这些球队,只能望其项背。”
最易误解的词语2:“叹为观止”是赞叹
新浪网在2005年10月份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国民党一百年来因为坚持独裁导致衰落的历史事实。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也出现了错用词语的失误。比如在介绍到国民党因为独裁导致贪污成风时,作者写道:“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贪污腐败,使国民党民心尽失。”这句话中,“叹为观止”显然用错了。
“叹为观止”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出自吴国公子季札之口。
季札出使鲁国时,观赏鲁国音乐舞蹈,对各种舞乐作出了不同评价。当他看到跳《韶箭》舞时,断定这是最后一个节目,并由衷地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舞乐好到了极点,我们就看到这里吧。后来人们就用“观止”一词来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没有更好的地步,是褒义词。
如今,“叹为观止”这个词语用错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到了极点”,当贬义词用,显然不妥当。上文中那个句子,就是因为这样而产生错误的。再举一个类似的错句:“为了骗取扶贫资金,这些村干部居然使出了各种办法,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一种错误用法是,没有区分主语是人还是物。如果主语是人,就要用“叹为观止”;如果主语是物,就要用“令人叹为观止”或者是“让人叹为观止”。错误的例句如:“她的舞蹈动作优雅,表现力强,叹为观止。”
最易误解的词语3:“明日”黄花非“昨日”
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总会发现“昨日黄花”一词。比如:“同仁堂的百年盛誉会否成为昨日黄花?”又如:“美网球迷爱红颜 昨日黄花遭冷落”。还有:“多彩台历走俏 挂历已是昨日黄花”。不由得纳闷,明明是“明日黄花”,怎么变成了“昨日黄花”了?
所谓“明日黄花”,出自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