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学案
一、填空:
1、三峡:指(瞿(qu)塘峡、巫(wu)峡、西陵峡)。郦(li)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郦道元搜集了有关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称为《水经注》。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郦( )道元 略无阙( )处 重( )峦叠嶂( ) 曦( )月 襄( )陵 素湍( )
绝 ( ) 属( )引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句子:
1、两岸连山,略( )无阙( )处。
2、至于夏水襄( )陵,沿( )溯( )阻绝。
3、清( )荣( )峻( )茂( ),良( )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 )久绝( )。
5、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 )也。
四、简答
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诗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诗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的诗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另外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也是表现江水的迅疾)
4、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诗句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肃杀、悲寂、凄凉的)的气氛。(在“晴初霜旦”,“寒”“肃”的气氛中,响起凄凉怪异的猿啼,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到处笼罩着寒秋三峡肃杀、悲寂、凄凉的气氛。)
6、侧面表现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的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概括本文各层大意及中心
l 第一层(开头到“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明写山,暗含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及也”):写三峡的水。(突出了水势的凶险、迅疾。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有豪气万丈之感。)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山水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仰视)
l 主题: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先写七百里山势,接写夏水迅猛,继写春冬美景,末写寒秋肃杀),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8、本文写景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
答:本文先写七百里山势,接写夏水迅猛,继写春冬美景,末写寒秋肃杀。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山峡特色,。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承水势的涨落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