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50字。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与主题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已渐渐被广大教师所了解和接受,但我们知道,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课改的关键。由于新课程理念给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开放度,教育教学没有了固定化的模式,这让很多教师大伤脑筋,甚至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都在努力承担起课程开发者的角色,重视对客观存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对课堂上非预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还不够关注或缺少应对经验,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独特的心灵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的生成性成就了课堂的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鲜活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一直努力尝试着将课程预设和课程创生有机地融合,用心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
  二、情景描述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在反复阅读和思考之后,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并认真地预设了教学方案,为配合教学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教学课件。第二天,我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开始了我的教学进程。我首先引用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和几组春夏秋冬不同景物的图片导入新课,意在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交流了老舍的相关资料之后就进入阅读环节,我利用自己朗读的优势,配上抒情的钢琴曲让学生听读课文,同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济南冬天的景物和济南冬天的特点。
  在感知文本的同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济南冬天的相关景物以及“无风、响晴、温情”的特点,当“温情”两字一出现,有一位学生突然大声说“错了,错了”,这时我才发现由于我一时的疏忽,把“温晴”的“晴”打成“温情”的“情”,打字出错的情况偶尔会出现的,所以我也没在意,就低声的跟学生说了句“真不好意思,我这么粗心。”正当我准备继续上课时,班里一个“捣蛋分子”大声地叫了一句“哎呀,还真是温情脉脉呀!”全班学生顿时哄堂大笑。当时我很气恼,但又不好当堂批评,否则会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