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00字。
文学类阅读题型透视及答题技巧
河北魏县第一中学张晓耕邮编:056800 电话:13803298582
现代散文阅读无疑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也是影响学生高考得分的瓶颈。不少学生由于对此类题型认识不够,做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有的即便下了很大气力,结果也是事倍功半、不置可否。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得要领,如能摸清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答题一定会更快捷,也更准确。下面就以近几年高考试卷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为例,对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题型透视
(一)词语理解型
【命题点秘】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关注的往往是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命题者出这类题,实际上是让考生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常见的命题形式有: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语的深刻含义;②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
【解题指津】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①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②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③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④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⑤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金题回放】2008年四川卷第14题:“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
【解题思路】注意上文的语境“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和诗歌本身的意义,可见作者的惆怅是“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
【参考答案】“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
(二)句子理解型
【命题点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常常有这样几种: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④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常见的命题形式有: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②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③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解题指津】对于此类题,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金题回放】2008年重庆卷第14题: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解题思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该句代词“它”的指代意义是命题的立意所在。根据上文“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和下文“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可以概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