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00个字。
  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介绍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
  二、默读课文,结合注解熟悉基本内容。将不懂的词句挑出来。
  三、师生共同释疑。
  四、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观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
  五、回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结合课本谈一谈。
  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讽刺的艺术手法,布置相关研讨作业。参见“教法建议”部分。
  第二课时
  一、汇报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重点研究“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有关对比手法的内容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方式。分析时要坚持从文本中找证据的原则,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用讽刺的表现手法进行片断写作。
  教案点评:
  作为自读课文,没有必要对每一项内容都条分缕析地精讲。面面俱到,学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两个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虑到本文内容涉及到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有些语言涉及到旧小说中的雅语和口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安排两个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