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60字。
  《离骚》教案
  授课班级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课题 《离骚》(节选)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
  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案单元:第一单元
  教案课文:第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屈原其人和“楚辞”这种诗歌样式。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也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4)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5)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2.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以及特殊句式的用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4)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离骚》,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体会诗中运用形象地比喻、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句式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对象分析 1.该班学生语文功底都相对不错,课外积极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并组成了阅读小组,定期一起讨论,学习。思维较为活跃,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
  2.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离骚》,所以老师应该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梳理,要加强阅读、感悟,让学生自己感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